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本公司為專業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與碳足跡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我們擁有在電子電器、家用電器類產品、電池類產品與機械設備類產品等認證經驗,亦熟悉各國法規要求及驗證標誌申請作業流程,與各國官方驗證單位直接配合,幫您快速取得各種驗證標誌。

碳足跡是什麼?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

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過去幾年間,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產品碳足跡”可以給出答案。

產品碳足跡統計了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從資源開採、前體製造、成品製造,到成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產品碳足跡使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得透明。

同時,博翔科技們採用環境、經濟和社會標準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估。

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而近年在2018年8月20日又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4067:2013。
Note: 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

碳足跡盤查認證流程:

博翔科技獲得許多機構認證標章,專業度值得信賴

而博翔科技輔導產品眾多,CNC、包裝機、塑膠機械、壓出機、滾輪機以及PCR檢測儀器,皆可以透過博翔科技的輔導,取得相關認證。

我們的六大服務

全球權威認證機構
可協助取得全球相關認證標章,讓您的產品可以出口全球各地取得當地銷售資格

擬定認證方案與組合
爭取一次測試,取得多個或多國認證;把握認證過程環節,及時反饋進度,縮短認證週期,提高效率

CB轉證服務
協助獲得處理電氣電子產品和元件的安全、電磁相容性和能效的相關認證,並可以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器產品合格測試

防爆認證專區
針對使用在礦區或潛在爆炸危險環境的電子設備及非電氣設備,舉例:石化業、加油站、印刷廠、塗料廠及麵粉加工業等存有易燃易爆類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場所,我們提供產品認證需求。 有此類需求請撥打分機104

協助準備各式技術文件
總裝圖、爆炸圖、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標籤、說明書等;協助客戶準備測試樣品,提供預檢、預測試服務

檢測領域廣
涉及電子電器,無線通訊,醫療設備,汽車類檢測,能最大程度滿足到客戶需求

成為博翔科技的服務客戶,不只是博翔科技永續的客戶,更是擁有博翔科技專業的國內外證書團隊服務。

不論是在海內外入關問題方面、買家對認證問題釋義方面以及相關各國法令的專業知識,博翔科技服務眾多不同產品類型客戶

皆能一一替您解答。博翔科技不只是為客戶解決認證問題,更致力於提供客戶在取得認證之後更多產品行銷全世界的多元服務。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加入好友

GREEN715ER15E

父親故去多年了,每當想起父親,他的音容笑貌就浮現在我眼前。我想寫父親,寫他這一輩子,那應該是部長篇,可我要用短篇概括他的一生,這就給自己出了個難題。總算寫出來了,也不知是否完成了心愿。我是父親生命的延續,父親是我人生求索中永不熄滅的燈。   文藝小清新紫色小花彩帶飄逸分割線   命運落差             在富人聚居的豪華小區院里,樹綠花紅,亭榭隱在紅綠之間。一只長得秀氣玲瓏的寵物狗正在垃圾箱里用兩只前爪扒拉垃圾,尋找可吃的食物。它的皮毛已經失去了光澤,變得灰嗆嗆的,肚皮癟癟的,穿著質地貴重的印花牛仔褲套裝已經變得臟兮兮的。它正在為找不到可食的東西而惱火。忽然,一輛電瓶垃圾車開來停下,它本能地跳出垃圾箱,看見一位瘦小枯干的收垃圾的老漢從電瓶垃圾車里走出來。它一眼看到車廂板上有個塑料筐,里面裝著各種垃圾食品,還有各種垃圾水果。它兩眼放光,不顧一切地跳上車,去吃那些垃圾食物。   老漢看見了,并沒有驅趕它,只是嘆息一聲,搖搖頭,似乎對它的遭遇了如指掌。它才不顧這些呢,填飽肚子最要緊。正在它狼吞虎咽、大快朵頤時,老漢從駕駛室里拿出一個塑料袋,從里面取出幾塊醬骨頭扔給它。它已經有半年沒吃到骨頭和肉了,那骨頭的香味鉆進了它的鼻子里,讓它不顧一切地撲上去,啃、撕、咬,吃個不亦樂乎。   它吃飽了,才感覺特別口渴。它已經好幾天沒喝到水了。那還是幾天前,一場雨,讓它喝個夠。由于肚里沒食,走起路來水在肚里直逛蕩。現在,它多想再喝口雨水呀。可是,老天偏不下雨。正在這時,老漢拿著在垃圾箱里撿到的半瓶礦泉水,擰開蓋,蹲下身子,和顏悅色地叫它,小可憐,過來,過來。它沒有立即走過去,盡管它渴得嗓子冒煙,還是不敢放松警惕。因為在它流浪期間,曾沒少嘗到人類慣于誘騙的苦頭。它遠遠地站著,緊緊地盯著老漢手里那半瓶水。老漢明白了,它不敢接受他飲水。站起身,從駕駛室里拿出一個干凈的塑料盒蓋,放到地上,將瓶里的水倒進盒蓋里。示意它過去喝,然后拿起笤帚掃落在地上的垃圾。它趁機跑過去,喝盒蓋里的水。紅紅的舌頭在水里攪動著,一口口水流進了肚里,好像飲甘露,感覺無比好受。   它曾經是住在這個小區的一位官員家最得寵的狗,官太太不生育,把它當兒子養著,跟她同吃、同睡。山珍海味,它吃膩了。各種寵物服,它穿遍了。當然,女主人經常不開心,每每這時,它就成了撒氣筒,挨罵挨打那是免不了的。大概狗都有這個遭遇吧,它沒有跟同類交流過。男主人總是下半夜回家,多半都是醉醺醺的,倒在客廳沙發上就像死豬一樣呼嚕山響。這工夫,女主人便把主臥室的門反鎖著,摟著它睡覺,它成了真正的寵兒。最讓女主人開心的是,隔三差五的晚上都有送禮物的,來人一般不進屋,把東西放到門口,輕輕敲幾下門,它在里面聽到了便叫兩聲,那人聽見了轉身就走。女主人開門搬東西,它沖著電梯汪汪的叫,這是女主人教它的送客之禮。   送來的禮物有吃的,也有穿的,而且無一例外的里面有個大紅包,如果是尺把高的紅包,包里肯定是一捆捆的票子,女主人叫它人民幣或美元。如果是很薄的紅包,里面肯定是個卡片片,女主人叫它銀行卡,密碼一律是發發發發發發(即:888888)。票子都放在儲物間,銀行卡專門有個皮箱存放。   半年前一個凌晨,突然來了一伙人,有檢察院的,也有紀檢委的,把這夫妻倆帶走了,剩下的人清理錢物,光點鈔機就使壞了五臺。它嚇得貓在床下一角,一動不敢動。當人們撤退時,把房門用封條封上了。它出不去,好在它能找到食物,喝水衛生間里有個水管開關沒有關嚴,它就喝滴落下來的水。食物畢竟是有限的,半個多月就吃光了,它再也找不到可食的東西了,惟一還能繼續喝到水。可是,光喝水也不頂餓,它就在房門處汪汪地叫,用爪子撓門,無濟于事,沒有人來救它。它氣得咬那個水管開關,咬了幾天,把開關咬掉了,水嘩嘩地流淌。樓下的住戶遭淹了,找物業,物業找檢察院和紀檢委,總算來人把封條揭開,把門開了。就在外面的人忙乎的時候,它早已等在門口多時了。當房門一開它就一溜火線竄了出去。從此,它變成了流浪狗。   這只“小可憐”跟在老漢的電瓶垃圾車跑,跑出了富人小區,跑出了市中心,一直跑到郊外垃圾存放處。這里臭氣熏天,垃圾花花綠綠,綠豆蠅成群結隊。老漢卸下了車上的垃圾,把車廂板打掃干凈,便開走了。   車子進了市區,拐過了富人區,來到了棚戶區。在一個窄巷道里,有個小院落,推開破板拼成的院門,四十平方米的院子里擺著破爛,酒瓶子、紙殼子,爛鐵絲子,一堆堆,倒也挺規矩。一間矮得不能再矮的小房子,窗戶釘著半透明的塑料膜,這就是老漢的家。   被老漢稱作“小可憐”的狗,在院門前趴著,它跑得太累了,可以說,它有生以來,跑這么遠的路還是頭一次。老漢把車上塑料筐搬下來,走到房子東側用木板圍成的豬圈,兩頭黑豬早已在圈門等候多時了。它把垃圾食物倒進木制的豬食槽里,兩頭豬你爭我奪地搶食。   老漢把手里的塑料筐放到車廂板上,這才回頭看那只臟兮兮的狗。   “小可憐,你過來吧。”老漢招呼它。   它毫不猶豫地跑到老漢跟前,又聞老漢的腳,又把兩只前爪搭到老漢的腿上,吐著舌頭,向老漢示好。   “你呀,跟著我要吃苦的。”   它搖著尾巴,似乎表示心甘情愿。   “我吃啥你吃啥,不會虧待你。”老漢俯身摸摸它的頭。   老漢拉開房門,讓它先進,它站著沒動,老漢邁步進去,頓時矮了一截,原來屋地比院里的地面下陷許多。它隨后走進去,像是走進了地下室。屋里昏暗,但它目光如炬,看得分明。一張破木床占據了大部分空間,靠窗處有個磚壘的平臺,上面擺著廚具,平臺下面有個液化氣罐。窗的東側那面墻置放著老式的大柜,柜面上畫著牡丹圖案,給小屋增添了一抹亮色。柜里一頭裝著衣物,另一頭裝著糧食袋子。柜的上方墻上有個釘子,釘子上掛著一把二胡,透發著一種活力。舊報紙糊的棚頂上吊著一盞節能燈,整個屋里干凈整潔。   晚上,老漢把它身上穿的臟兮兮的印花牛仔褲套裝脫下來,放進水盆里涂上肥皂洗呀洗……   從此,它成了老漢家的一個成員,跟老漢同吃同住。盡管伙食遠遠不如從前的富日子,但它吃嘛嘛香。老漢從來也不打罵它,也沒有火氣,隔三差五能吃上撿來的醬骨頭他就知足了。當然,老漢總是讓它多吃,他把吸管插進骨頭洞洞里吸食骨髓,就把他香得抬頭紋都開了。白天,老漢開車去富人小區收垃圾,它穿著干凈的印花牛仔服套裝蹲在車廂板上,感覺挺威風。老漢在小區收垃圾時,它不離左右,聞聞這,聞聞那,搖著尾巴。   有一天,它忽然看見自己先前那個女主人牽著跟它同樣的也穿著印花牛仔服套裝的寵物狗路過。女主人一眼便認出了它,叫它兒子,還流出了眼淚。但它跟她保持著距離,因為那個寵物狗用敵視的眼光瞅著它,生怕它來爭寵。   “兒子,媽媽回來了。你爸把罪一人擔了,被判無期,還算他有良心。跟我回家吧,我找不到你,又買了一個跟你一模一樣的兒子。”說著,她走向老漢,跟他說:“謝謝你,替我養兒子。你要多少撫養費我都給你,請你把兒子還給我吧。”   老漢說:“我不要你的錢,只要你對它好就行。你不在的日子里,它也遭了不少罪呢。”   老漢上了車,車開走了,穿過市區,走在郊外曠野上。   老漢在郊外垃圾存放處卸車,臉上毫無表情。   老漢把車開到自家院里,從車上下來,看看房門,悵然若失。拉開房門走進去,忘了關門。他從墻上摘下二胡,坐在床上,一抖弓拉起了《二泉映月》,如訴如泣的琴聲飛出小屋,在小院上空回蕩。忽然,他感覺褲腿角有東西拱他,低頭一看,是“小可憐”。他又驚又喜,連忙放下二胡,彎腰把它抱在懷里親著,渾濁的眼睛里噙著一汪淚……           作者簡介:李景寬       李景寬,黑龍江省藝術研究院國家一級編劇。原《劇作家》雜志社劇本編輯。 +10我喜歡

作者:香山居士   一、鐵公雞簡介 鐵公雞真名叫李光義,年過古稀,是凌云鎮白石村人氏。他和老婆一起在上海教學,各自都有上萬元的工資。退休后,不料桂華一病歸西。他獨自一人,無兒無女,于是便告別了繁華的大都市,回故鄉過田園生話,說是要落葉歸根。 李光義向人要了一塊丟荒田,自己種糧種菜。并養雞生蛋,說這樣的物品環保,吃得放心。他很少出圩入市,日用品大都是從村里的小賣部購買。身上穿的衣服沒有一件值百元錢的,鞋子也沒有一雙比得上村里青年人的價格。有人暗中觀察李光義,得出的結論是:一年買不到十次豬肉。于是人們就議論開了:“李光義兩公婆都這么高工資,無兒無女,吃穿不舍花錢。估計他的存款最少也超五百萬了”、“他人這么老了,還能壽幾年?他存那么多的錢干什么?”。于是,李光義的個人財產就成了人們欲知未知的秘密。 二、鐵公雞如何成名 給李光義安別號鐵公雞的人有兩個。一個是他的堂侄李孟。另一個是村里常裝神弄鬼的靈姑陳二嫂。 一日,李孟在賭場上輸了個精光。向幾個人借錢不得,便想到了告老還鄉的堂叔。 “阿叔,吃過飯了嗎?”剛進門李孟故裝熱心。 “吃過了,坐吧。”光義挪過一把椅子。 “嘿嘿,阿叔你……身體棒在啊……”。李孟不敢開門見山,想繞個彎子再吐真言。 “什么事你直說吧”。李光義對這個堂侄的“光輝歷史”早有所聞,估計他無事不登三保殿,八成是為要錢而來。 “嘿嘿,阿叔,我最近手氣不好,輸得很慘。想向你借點錢返夲,你超超生我吧。” “什么,你要我借錢比你去賭賻?我豈不是送你上絕路?不行!不借!”李光義滿臉綁緊。 “真的不借?”這個楞頭青氣得從椅子上跳了起來。 “用于賭賻的錢,我一分也不借!用于正道的可以考慮。”堂叔毫不含糊。 “不借就拉倒,你這只鐵公雞!”李孟兩眼冒火,轉身便走。出門后一直叫罵:“你個只鐵公雞,保你今晚就死,死也不近你……”。 過了幾天,又是當靈姑的陳二嫂上門。她不是借錢,而是要李光義為建娘娘廟捐款。姑歷來總爰在村里沒事找事理,為的是要過水濕鞋,從中撈點便宜。李光義聽她把話說完,沉吩半晌才說:“自古歷來,我們村都沒有這個廟。現在要新建一個有什么好處?又不是文化遺產,更沒有宗教上的需要。迷信的東西不要再搞了,既勞民又傷財。如果是搞公益事業的我是支持的。”陳二嫂察言觀色,知無希望只好告辭。出門后,她逢人便說李光義是鐵公雞,一毛不肯拔。經過這兩個人的添油加醋,李光義是鐵公雞的別號便叫開了。 三、鐵公雞的秘密公開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秋收過后,鐵公雞一病不起,堂侄李孟睹氣一腳不近。支書大成和村委幾個成員輪流照顧他。一個星期后,在醫院的病床上。鐵公雞鼓起最后一口氣,指著他從未離身的一只小木盒說:“我……我快……快不行了,我的秘密都……都在……這……”。話未說完,人巳駕鶴走了。 大成支書當眾打開小木盒。眾人發現里面只有存折一本,余額只有十萬元。有一大疊匯款的回執票據。再有就是他提前寫的遣囑:我過身后,在我身邊的領導,鄉親:我的錢已用于資助七個貧困學生讀書,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這是我報效國家的一點心竟。所存十萬元,用于料理我的后事,剩下的請代我捐給村里的學校。 李光義 二0一八年九月十五日 消息傳開,全村人立馬肅然起敬。李光義鐵公雞再也沒人敢叫了。 文/香山居士 +10我喜歡

蛇的故事   覃競   我娘家的房子靠山而建,是農村典型的土房子。 房前屋后都有石坎子,所以我們幾姊妹小的時候就經常見著蛇鉆進石坎子里面。 土房子的屋頂是用老式的瓦片蓋著頂,瓦片和瓦片之間,經過風吹雨打后,位置移動了,就留下了一些縫隙,蛇就通過這些縫隙溜進了閣樓里。 房前的石坎下,有一間放置鋤頭、犁、鐵锨等工具和雜物的庫房,進出的門就是簡易的門邊和鋼筋構成的框架,田地里的蛇也可以自由出入。 最近幾周的周末,小侄子和我的關系特別粘糊。幼兒園沒有開學,他就盼望著周末能和我一起玩。 上周星期六,小侄子一個人去廁所,我和父母在看電視。突然聽見小侄子大叫:“有蛇!有蛇!” 那種喊叫聲很興奮,我和父母沒有理會,大家仍舊看著電視。想必小侄子是為了引起我們注意,故意和我們開玩笑的。 結果,小侄子跑進屋里,把母親的手拉上:“奶奶,廁所房頂上有蛇。” 我們一起隨著小侄子到了廁所門前,結果什么也沒看見。小侄子固執的給我們說著他看見的蛇的位置。 母親這時說話了:“桐桐看見的蛇,估計是小院壩的那條蛇。明明和燦燦那天看到小院壩有一條蛇,我準備用竹竿把它挑走,結果它鉆進柴堆里了。” 從廁所往回走,經過小院壩,就是大院壩。小院壩比大院壩小一些,也低一些,方便引流院子里的雨水。大院壩在房子的正前方,前面用水泥磚壘起了三個小花園。 三個小花園里面栽了幾顆石榴樹,還栽了山藥、薔薇、繡球花等植被。 走到一顆石榴樹前,母親問我:“靜靜,你還記得榮榮和他同學那年在地莊溝逮的那條蛇嗎?”我搖搖頭,再想著,確實在腦海里沒有什么印象了。 父親讓小侄子進灶屋拿了幾個板凳,我們就一起坐在石榴樹下聽母親講述回憶中的事情。 榮榮,也就是我的大弟弟初中放暑假的時候,和他的同學在地莊溝耍,逮了一條蛇回來。 榮榮回家看大門都鎖著,估計父母還在山上干活,他們把蛇用蛇皮袋子裝好,綁好口子就放在土墻邊。 母親從山上回來后,看見一個袋子立在墻邊,心想兒子不知道弄得是啥。一邊想著一邊用手摸,怎么軟軟的,還在動,難道是在地莊溝帶回的小狗? 大弟弟特別喜歡養狗,所以母親當時就覺得可能是一只狗。可是狗怎么不叫?母親有些疑惑,準備打開袋子看看。可是又一想,兒子的同學來家里耍,自己把兒子的東西打開不好,就沒管這個袋子。 榮榮和他的同學耍累了,回家來高興的炫耀著:“媽媽,我們今天逮了好大一條蛇!” 榮榮一邊說,一邊準備解開袋子。母親一聽,著急了:“你這個娃兒膽子大的很,哪個叫你們逮蛇的?趕緊讓開,我來。” 母親急忙找了一根竹竿,把袋子打開后,用竹竿把蛇挑到石榴樹上,讓蛇自己走。 榮榮和他同學一邊看熱鬧,一邊笑嘻嘻的:“媽媽,你看,我們多厲害,逮的蛇大吧?” 話音剛落,他腦袋上就挨了幾下:“你這個娃兒,哈的很!要是蛇把你們咬一口,可咋辦!” 那條蛇有黑碗那么粗,在石榴樹上一動不動。母親害怕它傷人,就用竹竿拔了幾下。 這下,那條蛇把腦袋揚起來,蛇信子不停的吐出來,還發出呲呲的聲音。 榮榮和他同學嚇得立即躲在母親身后,母親氣的發脾氣:“你們看,你們兩個小祖宗干的好事情,人就都說竹竿是蛇的舅舅,舅舅也不管事情了。” 母親讓大弟弟和他同學一起進了堂屋,自己又去找了一根長一點的竹竿,把那條蛇又從樹上挑起來,弄到房子后面的山上放了。 第二天早晨,母親聽到房屋后面的窗戶外發出呲呲的聲音。走到窗戶跟前一看,那條蛇在窗戶外面,不停的吐著蛇信子。 母親把榮榮叫到窗戶前,讓他看:“你看,你們逮的蛇,我昨天把它放了,它又跑回來了。以后不敢干這種事情了,小心它報復你!這幾天,少到后檐溝去。要是蛇把你咬了,我可不管!” 榮榮看著那條蛇,心里有些發毛了。也真的聽了母親的話,一個人不去后檐溝玩耍。 母親給我們講到這里,父親插了一嘴:“那條蛇,在地莊溝長大的,榮榮他們逮回來,蛇肯定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才發氣的。” 我把小侄子抱在懷里,我們兩個不約而同地往石榴樹上望去。 小侄子不甘寂寞的對我說:“姑姑,我和我哥哥也看到蛇了,我爸爸也看見了,我爺爺奶奶都看見了!” 母親接過話茬:“桐桐記性好,膽子也大!” “我不怕蛇,姑姑,我厲害吧?”小侄子聽母親夸獎他,忍不住得瑟了起來。 小侄子口中引出的蛇,是兩周前一大家子人遇見的事情。 大侄子燦燦每天中午放學,和他爸爸一起回校場壩吃中午飯。 燦燦覺得灶房里炒菜的煙子熏人,也覺得屋里熱,就端著飯碗在屋檐坎下吃飯。 他吃著吃著,不經意一抬頭,看見兩條蛇在屋梁上。就喊著:“爸爸,屋梁上有蛇。” 父母親、小弟,桐桐一起從灶屋出來,大家看見兩條蛇在屋梁上盤在一起。 “蛇生霧,都別看了。”母親讓大家趕快進屋。 父親趕緊去找竹竿,小弟把自己兩個娃兒拉著進屋。 燦燦和桐桐極不情愿的進了灶屋,母親讓燦燦把褲子脫下來,燦燦不答應。 母親急得說:“你這娃兒,聽話!蛇生霧看見了不好,把你褲頭趕緊脫下來。” 小弟也幫著母親,一起把燦燦的褲頭脫了下來,然后掛在了石榴樹上。 父親拿來一根竹竿,準備把兩條蛇挑走,結果蛇鉆到梁頂上,不見了。     我們正在說著蛇的事情,三姑姑竄門子來了。 她一聽,是在說蛇,就告訴了我們一件小南坪里關于蛇的故事。 一天,小南坪里兩個放牛娃兒在坡上放牛,他們把牛放在坡上吃草,就在一邊爬樹玩。 其中一個娃兒爬的特別快,刷刷刷地就爬到松樹頂上。他找了一個枝椏拐彎的地方,把屁股坐在上面,一只手抱住樹的主干,另外一只手放在嘴里吹口哨,一雙腳還前后地晃動。 另外一個娃兒速度慢點,看著自己伙伴已經樂悠悠的吹起了口哨,也抱住樹干,光著腳丫子使勁向上爬。 樹上的娃兒突然停止了吹口哨,對著正在爬樹的伙伴說:“莫爬了,下面的石頭上有一條大蛇哦!” 正在爬樹的娃兒回頭一望,距離松樹不遠的土坡上有一塊大石頭,一條搪瓷缸子粗細的黑蛇盤在石頭上,一動不動。 兩個娃兒一前一后從松樹上下來,向大石頭走去。 他倆在離大石頭有兩三米的地方停下來。先頭爬上樹的那個娃兒撿起坡上的泥巴疙瘩向黑蛇身上打去。黑蛇起初緩緩地動了幾下,慢騰騰地在石頭上圍成一個黑圈圈。 另外一個娃兒也學著,撿起泥巴疙瘩打蛇。兩個娃兒你打一下,我打一下,一邊打一邊哈哈地大笑。 那條黑蛇身上被打了好多血口子,但它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并沒有離開大石頭,痛了就在石頭上慢慢地蠕動著。 坪里的一個老漢也在坡上放牛,聽到兩個娃兒的聲音,本來是過來看稀奇,結果看到那般景象,趕緊制止:“兩個碎慫,你們看,蛇身上都流血了,莫打了!” 兩個放牛娃兒停止了打蛇,老漢走到石板前面對黑蛇說:“你咋了?他們打你,你咋不躲開?趕緊回你的家吧。” 黑蛇還是一動不動,身上的血口子滲出的血,流到了大石頭上。 老漢以為黑蛇死了,就吆喝著兩個娃兒趕著牛回了家。 當天下午,先頭爬上樹的那個娃兒家里人發現了黑蛇的尸體在屋后的地里。 村里人相繼來看熱鬧,都琢磨著那條死去的黑蛇身上那么多的血口子,是怎么爬過來的。 有的人說,黑蛇肯定是生了病的,不然,兩個娃兒打它怎么不跑,還有人說,黑蛇是想找人算賬。不過,大家都想不通,從坡上的大石頭處離屋后的地里相隔一段距離,腳步快的年輕人走路,也要二十幾分鐘。死去的黑蛇究竟是怎么過來的。 老漢趕來,看著大家這樣,當時黑著臉訓斥了大家:“你們有啥好看的,你們的心都是石頭做的嗎?這么大一條蛇,死的多造孽。都趕快散了吧!“ 老漢又讓先頭爬上樹的那個娃兒家里人在屋后的地里挖了一個坑,把死去的黑蛇埋了。 聽三姑姑說,這個事情她也是聽小南坪的老人手說的事情。 據說,這兩個打蛇的娃兒長大后都不咋順,身體都不好,一個是媳婦跑了后自己得了精神病,另一個是從早到晚咳嗽,檢查說是肺上有問題。 村里人聯想到黑蛇的死,就警告自己家里的孩子:“你們小娃家,成天要學好,莫去做哈事情。你們看,當初打蛇的娃兒,現在都是病秧子。” 從此后,小南坪長大的娃兒沒有誰再敢去打蛇。 聽三姑姑講完后,我聯想起小時候第一次聽到關于蛇的故事。 在我的記憶里,大概是剛懂點事情的時候,我外爺有一天給我講了一條蟒蛇的故事。 外爺說,他也是聽他父親說的。 很久以前,校場壩一個農戶院子里來了一條受傷的小蛇。 小蛇的尾巴不知道在哪里弄斷了,一直在流血。尾巴斷了,小蛇看起來更小了。 男主人看見這條小蛇后,對自己媳婦說:“你看,這條蛇受傷了,這么小,尾巴斷的地方還在流血。不如我們把它養著吧。” 媳婦也是個乖巧的女人,聽自家男人這么說,也同意了養活小蛇的事情。 小蛇在這家農戶里不但養好了傷,而且慢慢地長大了。村子里人戶沒事的時候,就把自己家的娃兒領上一起來竄門。小娃們都很稀奇,自己家里都養的狗啊、貓的,覺得養蛇是件新鮮的事情。 不久之后,村里人好多人家圈養的雞子經常被黃鼠狼晚上弄走了,有些人戶半夜三更的起來打黃鼠狼。看到滿地的雞毛,還有被黃鼠狼已經咬死,沒來得及拖走的雞子,村里人忍住不罵個不停:“挨千刀的黃狗子,不得好死!” 只有養蛇的這家農戶家里沒丟一只雞,沒死一只雞。蛇每天晚上盤在雞籠跟前,黃鼠狼來了,它就立起腦袋,吐著信子,護著主人的雞子。 還有,這家農戶以往樓板上每天夜里都能聽見老鼠成群結隊的叫聲。自從養的蛇長大后,夜里很少有響動了。 不過,這條蛇慢慢的越來越大,長的速度也很快。兩口子覺得不像普通的蛇,就詢問村子里最年長的老人。 最年長的老人見多識廣,告訴他們說,這條蛇估計是條蟒蛇,還建議他們把蟒蛇放了。 兩口子起初有些猶豫,心里也舍不得,就又拖了一段時間。 后來,看著蛇不斷地變大,村里人也不敢帶著娃兒一起到屋里來竄門子了。兩口子一商量,決定把蛇弄到深山里放了。 聽我外爺說,這家人放蛇也是一波三折。 據說,兩口子開始幾次放蛇,都是第一天放了,第二天看見蛇在院壩里窩著。 最后,這家男主人用背篼把蛇背到更遠深山后,在回來的路邊,沿途隔一段撒一些雄黃粉。 這條蛇最終被放回山林了。 幾年后,有上山采藥的人回來后,給村里人繪聲繪色的講了自己遇到一條大蟒蛇的情形:“你們不曉得,我看到的蟒蛇好大哦,眼睛還冒光,纏到一顆大樹上的。把我魂差點都弄走了,那個害怕哦,它把我吞了可咋辦?它看著我,我動都不敢動!” 村里人聽了,笑著說:“吹牛不打底稿,哪門你還是好好的回來的。肯定是條小蛇,看叫你吹噓的。” 采藥人聽了,從板凳上一蹦起來,紅著臉爭執:“哪個孫子哄人!你們是沒看到,那條蟒蛇有水桶那么粗。我從來沒見過那么粗的蛇!” 養蛇的兩口子聽說了這個事情,專門到采藥人屋里問了蟒蛇呆的具體地方。 一問,男主人眼淚花花的對媳婦說:“媳婦兒,那個地方是我放蛇的地方,你說,會不會是咱們以前養的那條蛇?” 女主人也有些傷感:“咱們娃兒都幾歲了,那條蛇也肯定長大了。還好,它也是個靈性的,曉得不能傷人。” 男主人想跑到山里去看看蟒蛇,但是女主人擋住了:“你去看了,要是咱們養過的蛇,難道把它又帶回來嗎?不管蟒蛇是不是我們以前養過的蛇,它現在在山里活得好好的,還知道不害人。就讓它過它自己的生活吧。” 男主人一想,自己媳婦說的是對的,就打消了去找蟒蛇的念頭。 外爺給我講了這個故事后,我覺得蛇是有良心的。在我生活里,一直盼望著遇到那條故事里的蟒蛇。 所以,小時候,每次在山里給父母送飯的時候,我總會望著懸崖或者大樹發呆。 弟弟每次都笑話我:“姐姐,又做夢了吧,我們外爺是哄你的。真要有那么大的蟒蛇,肯定先把你吃了。” 弟弟還把我的癡心妄想給父母說了。母親說她小時候也聽過這個故事,她也沒見過故事里那么大的蟒蛇。 不過,母親告訴我,竹竿是蛇的舅舅,如果遇到蛇了,你給它讓路,還不走,那么用竹竿把它挑走就行了。因為舅舅是長輩,蛇也是尊敬長輩的。 父親也告訴我們他所見過的蛇,比如黑色的蛇是烏梢蛇,花色的蛇是土腹蛇,青色的蛇是青竹飆,麻點點多的蛇是菜花蛇。如果遇到土腹蛇了,躲遠點,因為它有毒。 從小到大,在家中石坎的庫房里、閣樓的倉板上每年都有蛇蛻的皮。我和弟弟們早見怪不怪了,偶爾遇到蛇在堂屋水泥地面上,母親擔心侄子,就用竹竿把蛇挑出去。漸漸的,侄子們也不害怕蛇了。 今年6月下旬的一天,為了把大侄子燦燦哄著出去走路,我告訴他,出去走路可以見到蛇,他就能寫出更好的日記。 我、小弟、燦燦順著污水處理廠山邊的小路向肖家莊方向走去。 因為出門較遲,走著走著,天色漸晚。剛走過一戶人家,小弟拉著我們停住腳步:“等一下,路上有一條蛇。” 我和燦燦望去,一條蛇正在路中間,在暮色中之中的蛇非常靈敏,仿佛知道我們的到來,迅速的消失在了附近的草叢中。 燦燦高興地說:“姑姑,你真是神嘴,我們真的遇到蛇了!” 過了幾天,為了不讓小侄子在家看電視,我就帶他到山上找蛇。 我和小侄子在校場壩的山溝里走了一個多小時,小侄子興奮的走在前面給我帶路,終歸是沒見到一條蛇。 回到家里后,小侄子問我:“姑姑,是不是我們家的蛇喜歡我們,山上的蛇不喜歡我們?” “桐桐,你喜歡家里的蛇,還是喜歡山上的蛇?”我反問了小侄子。 “姑姑,我都喜歡!”小侄子撲在我身上回答著。我彈了彈他的額頭,告訴他:“桐桐,你喜歡蛇,它就喜歡你!” 小侄子聽完,高興的從我身上起來:“姑姑,那我們下周又去山上找蛇吧!” 我連忙回答:“我們下次不找蛇了,我們去幫爺爺奶奶種地。那些山上的蛇要找吃的,我們去找它們,把它們吃飯的時間耽誤了,它們會餓的很!“ 小侄子點了點頭:“好的,姑姑,讓它們好好吃飯,吃飽了,才能長身體!“ 其實,能夠遇見蛇是一種緣分。沒有遇見蛇,也是一種緣分。   +10我喜歡


台南綠色能源認證新竹產品碳足跡服務桃園ISO 14067碳足跡盤查台北碳排放量規範認證
台中碳足跡環境資訊驗證 新竹企業碳足跡認證費用 推薦碳足跡輔導取得的檢驗公司桃園碳標籤查證 新竹ISO 14064碳足跡認證費用 推薦碳足跡認證顧問公司台北碳足跡環境資訊認證費用 高雄減碳標籤管理 推薦讓您快速取得碳足跡驗證標章

arrow
arrow

    s66y9ks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